详细介绍:
专业校外实践|测古建之精微,探千年之匠心
一尺一规,丈量古建风华;一步一景,探寻千年智慧。近日,河北外国语学院涉外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再次走进正定隆兴寺,开展梁思成纪念馆测绘数据补充工作,并实地考察正定四大名寺,感悟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精髓,在砖瓦木石间触摸中国古建筑的灵魂。
早上8:50,师生们从学校出发,本次实践以隆兴寺梁思成纪念馆的测绘数据订正为核心任务。梁思成先生作为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奠基人,曾多次考察正定古建,而纪念馆正是后人致敬其学术贡献的重要载体。学生们携带首次测绘的测稿,在指导教师带领下,对馆内建筑构件的尺寸、比例及细部特征进行逐一复核,补充遗漏数据。通过实地勘测与图纸比对,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的测量技术、建筑制图与历史知识融会贯通,进一步理解了古建筑测绘的严谨性与文化价值。
完成测绘任务后,师生们先后参观了天宁寺、开元寺、临济寺和广惠寺。两位老师结合现场实物,详细讲解了四座寺庙的建筑布局、斗拱结构及佛塔形制特点。凌霄塔的巍峨壮丽、须弥塔的唐代遗风、澄灵塔的禅意美学,以及华塔的繁复雕饰,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宗教文化内涵。
张敬尧老师表示:“正定古建筑群是中国北方建筑的活化石。我们希望通过实地教学,让学生理解测绘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对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。”孙奇老师强调:“古建保护需要‘匠心’与‘科技’并重。未来我们计划引入数字化建模,让这些瑰宝以更现代的方式传承下去。”
当日下午16:30,师生顺利返校。本次实践将专业教学与文化考察紧密结合,彰显了我校“应用型人才培养”的教育理念,也为后续古建筑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线资料。
一次实践,不仅补全了数据的空白,更填补了认知的缝隙。当学生的手触摸过古老的砖木,文化的种子便已悄然生根。期待河外学 子以专业为笔,继续书写古建保护的新篇章!